欢迎访问,天津绿动绿墙工程有限公司 专注植物墙、草雕、立体花坛、五色草造型设计、制作。

和水哥王昱珩聊植物墙

2020-02-19 15:44

关于水哥王昱珩貌似都不用我特别介绍了,《*强大脑》选手、南极大使、自由设计师、中国好爸爸……等等。反正认识他的人比认识我的人多N个数量级吧。


原谅我到现在都没看过一期*强大脑,在微博关注水哥的时间也很晚,所以一直都处于有眼不识泰山的状态。直到去年10月在中山的博物文化论坛才和他有了点交集,他和我在一个分论坛,听完他的讲座才觉得,这个人蛮厉害的,技能点很多,而且也是个自然爱好者——在我这边喜欢自然的人都是加分选项。11月又和他还有初雯雯在武汉的中国自然好书奖的颁奖活动见了面,这次和他俩都聊了挺多,也对他有了更多一些的了解。拨开大神的光环,水哥本人是个喜欢瞎说大实话又很nice的人,才华之外贵在真诚,当然才华的部分就不用我多说了,看过节目的人比我知道更多。12月因为读城活动,水哥又来了一次深圳,和他一起去参观了一家做植物墙的公司,这时候才知道他在这个行业也做了挺久的时间,在业内也有一定的影响力。因为对这个领域也挺感兴趣,所以问了他一堆问题。后来觉得信息量比较大,不如单独写一篇吧。


在写这个话题之前,先补充一些背景资料,方便大家后续理解。


先来说一说什么是植物墙(green walls、live walls、vertical gardens ),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配置把植物种在墙上,利用植物的根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构成建筑墙面,是近些年比较流行的生态建筑理念。


植物墙的先驱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(University of Illinois)风景园林学教授斯坦利·哈特·怀特(Stanley Hart White),他于1938年在《植被建筑结构和系统》就提出了相关的理念并申请了**,只是他的想法在当时还显得有些超前,并未影响到景观设计行业。


真正让植物墙流行和推广开来的人,业内公认的是法国植物学家帕特里克·布兰克(Patrick Blanc)。他出生于1953年,自小喜欢植物,16岁就去了东南亚热带雨林,之后就决定攻读热带植物学,并在之后取得了科学博士学位,后来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。1988年他的**个植物墙作品在巴黎落地,引发全球关注,让垂直花园这一理念深入人心。他的植物墙结构主要由金属框架、PVC板和合成毛毡组成,有自主浇灌系统为植物提供水分和液体养料,这一技术在1988年也申请了**。此后,他在巴黎、曼哈顿、墨尔本、伦敦、曼谷、悉尼、釜山等城市留下了几百个作品,至今仍活跃在世界各地,将他的垂直花园推广到全球。


然而植物墙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也就是这十几年的事,据统计,在2009年以后建造的61座大型室外绿化墙中,有80%是在2007年以后建造的,其中93%是在2007年以后建造的。所以我们近几年才会发现城市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垂直绿化项目,公园、写字楼、创意园区、街道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绿色植物墙,各地的政府也在推广和支持这些垂直绿化项目,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,仍然存在太多的问题和乱象。连我这个外行都看到了一些问题,因为在此前的工作里有接触到相关的项目,对植物墙也有兴趣,所以就抓住水哥和他请教和讨论了一些相关问题。



关于做植物墙的缘起


我:你当时为什么会想到做植物墙?


王:我是什么都养,当时就是因为没地方,养的东西又多,才开始往墙上种的。


我:哈哈这样吗,那养东西和设计植物墙还是不太一样吧,我觉得这个在国内历史并不长。


王:植物墙就方便系统控制,我应该是国内*早的玩这个的,有十多年了。我玩的时候,市面上还没人这么干。


我:2007年左右?


王:更早一些。


我:是自己琢磨出来的,还是有看到一些类似的案例呢?比如那个法国大师布兰克。


王:自己琢磨的,然后听说外国人有这样的,就去法国看了一下。


我:技术都是自学自己研发的吗?


王:对,去了法国之后发现布兰克做的植物墙结构和我做的80%都一样,我就知道他也就那么回事。回来我就改进了。


我:那20%不一样在哪里?


王:我的成活率是大师的几倍。


我:哦对,想起来了,你上次说他一次种200多种,但是成活率低。


王:据和他合作过的同行说他的植物墙更换量很大,有些甚至达到了百分之六七十,我的植物墙成活率有98%。他只是名气大,另外他是植物学家,他掌握的植物种类比我多。我是国内在立体绿植用的植物品类*多的,国内大部分植物墙都只能维持几个月,我的可以维持几年甚至几十年。


我:是每个城市都可以用这么多种吗?成活率和什么因素关联**?


王:系统,成本,底材,各方面,我是每一个环节都肯花钱,光灯一项就是一般公司的几十倍投入,他们的照度流明色温都达不到。


我:所以也是一分价钱一分货。你之前说的北京难度大是说室内还是室外?怕风说的是室外吧。


王:北京太难,上海以南完全没有难度。北京室内室外都不容易。


我:北京人也不容易……北京政府对垂直绿化有要求吗?就是说政府本身有没有这个需求?深圳每年就有规定要达到多少指标,还有一些关于垂直绿化的补贴。


王:当然有,但是全是假的,他们做的就很垃圾。


我:深圳的公园里面就全是那种规则排列平铺的,比较简单那种。


王:这种就是又便宜又临时出效果的。人家法国人、德国人都是叫垂直花园,美国人叫反重力植物墙,都是有科技感的,到了中国就叫立体绿化,因为就真的只是绿化,只管种,只管出绿色。然后就都用那种价格*低廉的植物,反正先给铺成绿的,*后出了什么事儿他就不管了。


我:规整就是偷工减料呗,也不用特别设计了,都一盆一盆码着。


王:然后这种结构吧是这样,在我眼里只要是斜坡挂袋,我就认为是假植物墙。因为这不是种进去的,而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儿的往里面塞进去的,方便更换。我的植物墙是整体的钢结构,一体化的。我选的植物种类也非常多,植物在墙上是可以移动的,实景跟照片是有差距的,我做的实景会很好很多。而他们都是比较规整的,没有什么差别。


我:你说的大师和你结构一样是说他也是做一体化的钢架结构吗?


王:嗯,他是这么做的,离墙两公分做一个钢板,这样的话墙面就能保护起来了,我也是这么做的。钢板上加了几层不同的毛毡阻根和扎根用,然后在上面做了很多种植袋。我之前也用,现在都不用了。他做这些种植袋就是方便植物往里扎根。但这个技术含量太低了,好处是非常方便、成本很低。但是用袋做的跟我做一体化钢结构**差别是基材用量完全不一样。你这么理解。你要是用袋的话呢,它那一袋里边放不了多少土,也放不了多少水苔这类基材,但是我的一整面墙都是,基材用量是他的好几倍。再说基材选择,我们一般都是脱土。脱土呢又不能全脱,因为土壤多的话有一个大问题,会随着浇水流失,土一沾水,墙的重量就会很大,吃不住。我们都是用水苔的,水苔分三六九等,档次特别多,***的水苔很便宜,*贵的水苔非常贵,按星级标号的,就跟住酒店一样,标准肯定是不一样的。国内很多都用***的水苔,我用的是用智利的七星水苔。差别在哪呢?用便宜水苔,有一个**的问题就是特别臭,如果大量使用水苔的话,味道会很大。这样的话,客户一般都不希望用,就要减少水苔,也就是要减少基质。这样又会导致一个问题,他们本身成本就很低,再加基质减少,植物生长到后期基质就跟不上了,根系已经很发达的时候,已经没有可抓的地方了——不能总抓着空袋子里吧。你才懂得应该有附着地方没有了,存储水和营养成分的东西也没有了。就比如你想把你的花种得好,花长得大时候,你每年或者每两年得换个大盆吧,不会换更小的盆。有些根长得比较猛的植物,像吊兰换盆的时候,你会发现里面都没有土了,就只剩根了。所以呢,我做一个墙呢,是本着这个墙至少十年起。所以我肯定会这么去考虑:尽可能地在有限的空间里让基质更多一些。基质少的话还有一个问题,如果突然间断水植物就会死掉很多。但是基质多的话即便是断水一个礼拜或者更长的时间,墙都不会有问题。另外我几乎每一个墙都在改,每一次都改。


我:改植被还是改浇灌方式什么的?


王:都在尝试。


我:你除了植物墙其他类型的做吗?比如说屋顶花园什么的。


王:都做呀,包括水面我也有做尝试各种各样的尝试,都挺好玩儿。在北京还有一个问题,一个过冬,一个过夏。北方地区,尤其是北京夏天的暴晒温度很高,冬天的又很冷很干,还有风的问题。我先把这些都在我自己家里面做实验。在机场也有实验展示,但就是麻烦。



关于植物墙的国内现状和行业乱象


我:国内植物墙的主要问题在哪?


王:整体思路不行,根本就没有设计,所有的东西都图方便省事儿。我去参加一个论坛,施工大家交流的时候,我问他们一天能装几平米,他们说想种多少平米种多少平米。后来看到他们的材料和方式,就等于一个框架结构,上面都是盆儿斜在那个格子,然后买了花盆都不带脱的就往里扔,这就是所谓植物墙了。用布袋也是一样,就等于把塑料结构换成了布袋结构,换汤不换药。


我:对对对~是这样的,就是墙上放花盆。政府压价格,景观公司也图省事保险。反正甲方也不懂,挂上墙就得了。植物墙还算是个新兴事物吧,没有统一标准,说什么样就是什么样,所以墙上挂花盆也算进去了。


王:甲方认为,我才不管你什么标准,你只要让我这边墙变成绿色就行。其实植物墙*美的时候不是刚种,刚装上应该*丑的时候才对,现在种那么密。你等着,它长起来以后就会互相盖着,然后就会挤死很多。但是甲方不考虑这个,他们就考虑立马就能出效果。我肯定是要考虑未来的,所以就会稍微种的稀疏一些,会稍微留一些空间。但是没有办法,现在就甲方就这么蠢,所以我也比以前种的密一些了。


我:那其他公司做得怎么样?有没有你什么稍微看得上眼的设计?


王:国内就没有能看得上的。有一些玩家是做得不错的,但都是自己玩儿。自己玩儿就不计成本了,不计成本的话物种就多,加上自己维护得好,那就肯定不一样,但是商业项目就没有好的。其实我现在反而特别想做大型商业项目,因为我觉得这是可以扭转大家意识的一个好的方式。你看布兰克其实也是从大项目开始做。他就做那种特别大的政府项目,做大项目就让人能看到,我觉得这是对的。你想我给人家里、什么私人会所、瑜伽馆、茶室做得再好有啥用啊,它不是那种能够让人看到我们国家水平的东西。


我:是啊,我之前吐槽一些花展丑也是这种感觉。花那么多钱,搞国际花展,就展几天,弄得和农村庙会一样土,植物既不是本土又不好看,然后展完全扔了,太浪费。


王:对你说的本土这件事儿,其实我也挺有我的想法的,就是我们现在一做什么东西吧,就大家都统一成同样的植物,就跟那个国庆花坛一样。从北京、上海到广州、深圳,跨这么多纬度,地域、温度完全不一样,其实应该做本土的东西。现在植物墙的这个乱象怎么解释呢?首先,中标的企业都不做植物墙,业余的中标以后转包给专业的。专业的都是赔着钱在干,为了以后去做维护,所以他们赚的是后期维护的钱。所以首先得保证不能长久,长久就挣不了后期维护的钱,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,就等于甲方花了钱找了一帮坏人,把他们给拖到坑里,然后出了问题还是找这帮坏人来维护。


我:好的东西就得花钱,花了钱才能做审美高的东西,审美高的东西多了人的审美也会提高。现在都是粗制滥造,大家还都觉得这是大众喜欢、就应该做土的。


王:像上海、深圳、广州是完全是可以做屋顶绿化的,北京难点儿。我做的基础是*厚的,八公分。现在有些公司追求的是薄,你想四厘米两厘米,那根往哪儿扎?所以全是这种面子工程。做这么薄以后,北京零下十几度的时候,一会儿给你冻个透透的吧,然后风再一吹一抽干,所有东西全挂。就是这样的公司,在每天拿国家项目,然后喊着自己代表中国,拿国家创新奖。我觉得他们只能代表中国的审美,真的不能代表中国的真正的技术。他们用的植物一般不超过3种:绿萝、吊兰和鹅掌藤,其他植物不会用。这三种植物都是能水培的,除了不好看,还有一个**的问题就是后期问题。这三种都属于能长疯了的植物,*后会长得乱七八糟的。然后墙的基础又那么薄,*后这个墙是会掉下来的。我用的植物一般不少于30种,甚至近百种。还有我的水槽一般是根据植物墙的高度计算。甲方就不懂了。我说这有什么不明白,肯定越高,水槽越大呀,不然上面的水会漫出来。甲方还是不明白,他们就希望水槽越薄越好,可是水槽薄了之后地上都是水。他们根本就不考虑植物的感受是怎么样的,只考虑人的感受。


我:水槽里会长蚊子吗?植物墙上的植物有什么病虫害吗?根据生态学原理,这种人工的环境,植物群落多样性低,系统就不稳定。理论上是越丰富越稳定,但是人工的也追求不了那么多了。外面的绿化病虫害是很明显的,不知道植物墙有没有这个问题。


王:蚊子这事儿你应该*清楚,这个只有积水才有。因为我的植物墙是不锈钢的,做好后剖面绝对不存水。然后呢,我的滴灌技术呢也跟他们不一样,我是见干见湿,给植物一段干旱的时间,对长更有利。所以我的植物墙永远都是干的,这样的话就没有蚊虫的产生。


我:原来如此。


王:北方地区通风差,有时候就会生一些虫。这个没办法,要么就摘除,要么就喷药。我们就不管了,因为那些虫只吃某几种植物,这几种它吃完了就完了,所以我在当时做植物配置的时候就考虑过这些问题,尽量不选那些容易长虫的植物。如果种了的话呢,我会在旁边补一些会快速把这个空白的地方填补了的植物。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要考虑到植物多样性的问题。植物之间是会互相的侵占地盘的,会跑来跑去的。你要是一个萝卜一坑儿,那一块死了就真死了,不可能有别的植物补过来,这就是我做一体化墙面的原因。我去法国时就发现了,布兰克做的就是那种有问题的植物墙。为什么觉得有问题,因为我**次做的时候,当时是为了省事就做了挂袋儿了,我觉得这块儿一定是有问题的。我也看到了他的墙有类似的问题,有一片植物死掉了,很容易看到里面的结构,我掰开来看,结果跟我想得一模一样。一个享誉国际的大师跟我一个小白**次做得几乎一样,就证明大师一定不是**的。


我:其实只要出名了怎么做都有人夸,他做得比较早,所以说标准他也可以说了算。


王:布兰克是个植物学家,什么植物都敢用。那他为什么死亡率高呢?在于他是法国人,他的植物只选了在法国种了没问题的,但是他到东南亚也好,到中国也好,选的植物死亡率都巨高。是因为他不用本土植物,他还是在用他熟悉的那些植物,用他那些老的模式,就跟菜单儿似的固化了。但是有些植物明显是不适合的,比如像矾根,法国种是没问题,你试试在北京把矾根种墙上?在北京矾根不要说种墙上了,你种在地上都过不了冬。这就肯定不行,还有些芒草类的植物都会有类似的问题。他现在名气很大,其实他已经早就不做了,就是卖明细。他那手绘图我给你看了,你能乐死,稍微涂涂画好几个圈儿,上面写上植物的名字,就完事儿了。所以呢,这种手绘图任何一个施工单位拿到以后都不知道该怎么做,然后就胡来。北京其实有好多他的作品,但是几乎*后全都完蛋了。基本就没有一个作品能撑一年的,要不就被后来的维护弄得面目全非,都换掉了拆掉了。还有一个震惊我们业内的项目,据业内人透露他的这个项目设计费就要8万一平米,*后施工费只有1500一平米。你想如果倒过来,他设计费1500一平米,施工费8万一平米,那这个墙得有多好啊。这种就是本末倒置,这样的墙也好,这样的业态也好,其实是一种畸形的。但是他有名啊,有名的话就竞标也好,各方面也好,就有些人就图这个名儿。他做的东西确实足够多、足够好,这个我也不否认。但实际上他已经落伍了,就和我们早期一样,那套思维方式和技术我现在已经不用了。所以说如果有机会,我是想正儿八经做那种国家项目。不挣钱都行,但是要做大的,或者跟地产公司联合。反正我的植物墙是随着时间会越来越好,我经常说,时间是所有做植物墙的人的敌人,但是它是我的朋友。


我:嗯,是的,其实代表国家更应该做好一点,国家项目的钱花成层层转包的才浪费。我还有一个问题,就是这个植物墙到了后期,植物越长越重的时候会掉下来吗?


王:对你这个问题特别好,这个就是植物选择问题了。比如说有些植物墙会种苔藓类的白发藓,景天类的佛甲草,那肯定会掉,因为它的根系非常短。所以我大部分选择的是附生植物,比如说附生的一些蕨、兰。像鹿角蕨本身在大自然里就是在树上呆着,它的气生根和附生根是很强壮的,能抓住。所以我不需要用太厚太多的基质,只是给水分、养分,让它们自己抓住。那么我用的钢结构也好,里面用的一些毡布也好,这其实都是给了它们提供了一个支撑,相当于我做了一个充满了缝隙和水分的岩壁,它们就可以在上面攀爬。


我的这些想法怎么来的,其实都是可以追根溯源的。我之前想象过一个场景,如果是我们在地面上组培育种,做一个温床,比如说用一块海绵在里面挖洞然后塞种子进去,植物就可以发芽长起来。那我想着如果把它立起来在墙上,不也是一样的原理吗?只是你需要的是一个结构的支撑,还要考虑到重力的问题,上面的东西太沉就不行。所以我*后试来试去,就选择了水苔、轻石还有一些树皮混合,不是单纯地用水苔。我一开始也试过,发现一个问题,一两年、两三年以后,水苔就开始分解了,然后就出现了很多孔洞。所以后来我又增加了一些轻石。你看我们用腐殖土,里面会有草炭,草炭相当于水苔,供给水分跟养分。再比如说用珍珠岩,其实把珍珠岩无限放大,就变成了轻石,可以去支撑。然后比如蛭石,其实蛭石和水苔用处一样,等于是一种膨土,吸水以后可以保湿。还有树皮是会慢慢腐烂的,腐烂的过程中又会产生热量和养分供给其他植物,这都是可以缓效的东西。而且我的墙上灌溉不是单系统而是双系统的,滴灌走水是一方面,还可以走一部分的液体肥。另外还可以人工在植物叶片表面喷施水分和养分,因为附生植物除了根部,叶片本身有很强大的吸收和转换的能力,我们在叶片上进行补给也是可以起到同样效果的。



关于水哥的植物墙


我:有人觉得垂直绿化在国内起步都算不上,也没多大必要推广,但是搞垂直绿化的人会说出来很多的意义。对你来说做植物墙意义可能不一样吧,你觉得这事意义在哪,或者说你觉得做植物墙*开心的地方在哪?


王:对于我而言,我就觉得植物在平面的时候都是我们在低头俯瞰它。我们人总是高高在上,但是当植物在墙上的时候,你就去仰视它,那个时候那种敬畏感和那种环境感完全不一样,我觉得都是境,我做的是境界的境,做的是环境的境,就我觉得这是可以改变人的。所以我需要这样的环境,也需要这种有境界的植物墙。我再给你看一些我做的植物墙,跟我的朋友一块儿做的东西。你看了之后就知道。都是墙面,还可以有更多的想法。现在我还在改,我还在变。


我:赞赞赞~就是要听这种。


王:我特别挑地方,不是简单的做一个墙,不是跟这个环境格格不入的。应该做一个有故事的墙,它可以给这个地方锦上添花,甚至是雪中送炭,完全把这个地方的感觉给做出来。就是为什么我说我的东西一定要现场看。我做的每一个作品都是有故事的。比如呦呦鹿鸣和美其名曰。美其名曰原来是诺基亚的大楼,是一个曾经获过奖的铁皮盒子形状的楼,他们后来炸掉了一个,还剩一个。剩下那个我就求他们说别炸了,这大铁盒子是一个“日”,但如果这日两边空一段就是个“曰”。然后我告诉他们铁皮上是可以种植物的。*后就把那个大厦种满了草种满了花,变成一个“美其名曰


微信图片_20200210155044.jpg


微信图片_20200210155049.jpg


呦呦鹿鸣的植物墙我放了很多特别高的鹿角蕨,因为那个地方夕照是朝东的,所以东边太阳升起的时候会有阳光进来。阳光进来以后透过鹿角蕨,就有清晨的时候鹿到森林里面去喝水的感觉。


微信图片_20200210155106.jpg


微信图片_20200210155110.jpg


微信图片_20200210155114.jpg


还有像国瑞城的因味茶,因为它是一个做茶的,我当时就想到了如梦初醒。*后我做了几个植物墙,有一个墙叫如梦,有一个墙叫初醒。也是根据我对他们那种高山的白茶呀,什么茶啊的一种理解,把这个理解放到了植物墙里面去,其实做的是一种感受。


因味茶的植物墙之一,可以留意一下三图中植物随时间的变化,即水哥所说时间是植物墙的朋友。


微信图片_20200210155130.jpg


生生不息是我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创作的。在那里我看到很多的树倒伏下来,但是上面生长的植物并没有死,它上面可能有枯木又逢春,又有一些其他的东西在上面重新长出来。所以这里用了很多树皮,树皮是我在景德镇做陶瓷的时候买的,自己开车运回来。可以从图里感受植物墙做完前后的变化,包括灯光的变化,对整个空间环境的影响。


微信图片_20200210155227.jpg


在北理工做的卧云是利用了这个楼梯把墙面分割了,再加了一些灯,上面的秋海棠也形成了一些线条,破这个“之”字形。


微信图片_20200210155247.jpg


微信图片_20200210155253.jpg


给万科地下空间做的叫泊寓,所有的植物都有所依靠,相互依靠,又互为基础。比如说由一棵树皮开始,其他所有的植物都以它为基础,互相关联。它是一种植物的依靠,这种植物又是另外一种植物的依靠,大概就是这个意思。


微信图片_20200210155309.jpg


*近在济南做的应该是截至目前国内集中使用大型鹿角蕨数量*多的、**的植物墙,总面积有150平米,光是三五年的鹿角蕨就用了几十棵。为什么强调鹿角蕨,是因为国内的植物墙一般都不用这个,价格贵成本高,所以都不舍得用。但是鹿角蕨特别容易出效果,有雨林的感觉,在墙上会感觉特别棒。这个项目一共包含三部分:墙、跨门和圆柱,未来跨门上的植物会像门帘一样垂下来,现在已经有一些垂的效果了。这些现在都可以用手机APP操控和管理,查看和控制浇水量、湿度、流量、灯光等等。


微信图片_20200210155347.jpg


微信图片_20200210155357.jpg


微信图片_20200210155402.jpg


微信图片_20200210155406.jpg


微信图片_20200210155410.jpg


再比如我自己家,我当时买的房子就是看中这个地下室,有一个天井。我想做几棵树,但是我不可能砍棵树放家里,我就准备拿PVC下水管儿包上书皮,种上各种附生植物。然后我要做一种能够在空中俯瞰那些附生植物的设计,在地下一层看地下二层,那感觉肯定是很独特的,有一种美丽的感觉,就是鸟瞰植物。为了增加这种体验感,我可能会做一个悬在空中的一半儿的断桥。


我:其实这也是一种艺术创作。


删减了文字还是剩下了这么多,其实总结一下就是植物墙是什么,怎么做,并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和定义,所以也没有很明确的行业标准,理念不同,做出来的东西相差也会很大。在中国墙上挂花盆就能算植物墙,达到了立体绿化的标准,但是放到世界可能就不是这么回事。垂直绿化不应只是绿化,生态建筑也不应只是把墙变绿,里面有太多需要考量的东西。是愿意花更高一些的成本做一个可以长久维持、持续生长、动态变化、与环境理念融合的的植物墙,还是做价格低廉、植物配置单一、需要频繁维护和更换、墙上挂袋挂盆型的植物墙,这个问题留给甲方们去思考吧。


*后再放两张水哥的植物墙作品吧,本文图片均由水哥提供,感谢水哥对本文的大力支持~


微信图片_20200210155433.jpg


微信图片_20200210155437.jpg